近日,寒意漸濃的中鐵十五局如通蘇湖項目工地生活區里,一場別開生面的“板凳會”正熱鬧開講。項目黨支部利用工友班后間隙,將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宣貫到施工一線,讓政策暖流穿透寒意,直抵建設者心間。
“以前總覺得國家開會定的政策高大上,離咱們干活的太遠。今天聽支部同志一掰扯,才知道全是跟過日子緊連的實在事!”河南籍木工王建國的感慨,道出了在場工友的心聲。這正是項目黨支部創新理論宣講的初衷——打破思政學習與一線建設者間的“圍墻”,讓黨的創新理論成為凝聚產業工人的思想紐帶。
“農民工是項目建設的主力軍,思想統一才能形成合力。”項目黨支部副書記坦言,傳統宣講的“書面語”“長報告”在工地上水土不服,支部經多次研討,最終敲定“到一線、面對面、嘮實嗑”的宣講模式,將課堂搬進生活區、施工現場,用零碎時間開展 “短平快”的政策解讀。
“全會提的‘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大家知道這跟咱有啥關系不?”支部書記手持自制的“要點圖解”開門見山,隨即給出答案:“這意味著《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執行更嚴,大家的‘錢袋子’有硬保障;安全生產法規落實更細,‘命根子’多道防護;勞動合同、工傷保險這些權益,法律給咱撐腰兜底?!彼麑⒄吲c工友關切的勞動報酬、安全保障、合法權益精準對接,把“大方針”譯成“身邊事”。
談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書記進一步具象化:“放到咱項目上,就是材料堆放規范、工序銜接順暢、質量管控精準,干出經得起檢驗的優質工程,這就是咱對國家發展的實在貢獻?!眹@“安全、質量、權益、技能”等日常關鍵詞,政策理論被巧妙融入安全帽佩戴、工藝標準、工資發放等具體場景。
互動環節更顯溫度,來自安徽的鋼筋工李師傅詢問技能考證政策,黨員當場記錄并承諾對接培訓資源;電工張師傅困惑工傷理賠流程,支部當即表態將制作簡明指南貼入宣傳欄。這種“有問必答、有需必應”的雙向溝通,讓宣講從“我講你聽”變為“心對心交流”。
據了解,此類“一線課堂”將作為項目黨建固定動作持續推進。后續支部將依托 “黨員責任區”、“鐵小峰”黨員先鋒隊、“工人夜校”等載體,把理論學習與技能比武、普法宣講、困難幫扶深度融合,讓黨建工作扎根施工生產土壤。
“板凳會”宣講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馬培培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