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轟鳴,混凝土攪拌罐在程序指令下平穩運轉……近日,在中鐵十四局設備管理中心廣云拌和站集控中心的大屏幕上,生產數據、設備狀態、環保指標實時跳動,作業隊隊長李士珂正調控著屏幕上的生產曲線。
連日來,該中心各一線作業隊以“學精神、見行動、促實效”為抓手,把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融入設備運維、生產管控、環保各環節,讓數智化轉型的“引擎”在工程一線全速運轉。
以往拌和站生產靠人工記錄配比、憑經驗調整參數,不僅效率低,還常因誤差導致不合格品。混凝土集控中心建成后,通過智能控制模塊與數據采集處理模塊聯動,數智化系統實時采集原材料濕度、骨料級配等12項關鍵數據,自動優化攪拌時間與配比,配合質量檢測預警模塊精準把控品質,不僅合格品率大幅提升,還有效減少了原料耗損。
值班室里,操作手正通過遠程監控系統查看3臺攪拌設備運行狀態。“以前巡檢是‘人跟機跑’,2個人查完所有設備要2個多小時,漏檢、誤判時有發生。”李士珂指著屏幕上的振動、油溫曲線解釋,數智化賦能讓設備維護實現 “精準畫像”,設備健康監控系統實時上傳各項運行參數,一旦超出閾值就自動報警,還能生成專屬“設備體檢報告”。??
設備管理中心廣云拌和站集控中心操作臺(劉曉青 攝)
去年以來,他們通過系統預警提前排查出軸承磨損、液壓泄漏等故障10起,設備綜合效率大幅提升。“數智化就是讓設備‘會說話’‘能預警’,不讓一臺設備‘帶病工作’,這才是對平安百年品質工程最實在的保障。”李士珂補充道。
不僅在安全高效生產環節,在綠色環保方面,數智化系統同樣發揮著監控預警的重要作用。
“全會強調‘統籌發展和安全’,對我們而言,‘安全’不僅是設備安全,還有工人的工作環境安全、周邊的生態安全。” 李士珂指著除塵設備介紹,他們通過數智化手段升級環保管控,在拌和站內安裝粉塵傳感器,配合除塵設備實現實時聯動,粉塵排放濃度穩定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同時通過集控中心優化設備運行時段,降低生產噪聲,全年環保投訴為零。“數智化讓環境治理更精準、更高效,現在工人不用戴厚厚的防塵口罩,周邊居民也沒了意見,真正實現了生產與環保雙贏。”
“數智化賦能不是一句口號,而是落實全會精神的具體實踐,是推動產業升級的核心路徑。” 設備管理中心經理朱祝連表示,下一步,他們將繼續深化數智化應用,推動更多拌和站接入集控平臺,探索AI算法在精準計量、能耗管控中的深度賦能,讓“智能化、綠色化”成為設備管理的鮮明標簽,為工程高質量建設注入持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