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潮頭,中國鐵建全體員工錨定了新的奮斗方向。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為“十五五”時期中國鐵建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全會召開以來,中國鐵建工程建設戰線全體職工按照中國鐵建黨委統一部署,以高度的政治自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大家表示,要牢牢把握全會精神的核心要義和實踐落點,在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服務國家戰略中展現新擔當、實現新作為。
深化學習,切實做到學深悟透融會貫通
“我們要深刻學習領會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的重大歷史意義、現實意義、戰略意義,增強推進高質量發展、服務黨和國家大局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和行動自覺,確保全會精神在中國鐵建一貫到底、落實落地。”10月27日,中國鐵建黨委書記、董事長戴和根在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上面向全系統作出部署,要求堅持深學細悟,增強用黨的創新理論指導實踐的能力本領。
開展信息化安全排查(中國鐵建電氣化局五公司 供圖)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在中國鐵建黨委的示范引領下,各單位迅速掀起了全覆蓋、多層次、重實效的學習熱潮,為后續各項落實舉措的深入推進凝聚了思想共識、筑牢了行動基礎。
——讓全會要義浸潤一線。中鐵十九局三級公司積極開展“全會精神進工地”宣講和“改革發展面對面”等活動,同時為海外職工開設“云端宣講驛站”,確保全會精神全覆蓋。
——讓精神偉力賦能實干。中鐵十四局萊蕪項目群在集體學習中開展交流研討,職工們結合自身崗位,圍繞“如何將全會精神應用于管理實踐,推動項目群滾動發展”“如何以全會精神為指引,強化精細化管理與集約化運營能力”等話題展開熱烈交流。
——讓核心思想落地生根。中鐵十七局五公司西渝高鐵項目建立“黨建+履約”工作模式,明確責任清單、細化攻堅節點,推動黨員干部結合全會精神,在當前高升1號隧道貫通施工中當先鋒、作表率,為工程創優注入“紅色動能”。
——讓理論根基筑牢鑄實。中國鐵建電氣化局五公司各基層黨支部將學習成果運用于安全生產一線。他們以“共產黨員 守護安全”專項活動為抓手,將理論學習的成效轉化為以學促干、以干踐學的良性循環,以扎實的安全業績展現了理論引領實踐的正向價值。
“堅持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方向,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保持制造業合理比重,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立足當下,面向未來,全會擘畫的宏偉藍圖令建設者們心潮澎湃。
“我將引領廣大青年職工在企業安全生產、節點攻堅、技術革新與市場開拓中勇挑重擔、沖鋒在前,為中國鐵建高質量發展匯聚磅礴青春力量。”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中鐵十一局七公司黨委工作部副部長兼團委書記祁建光表示。
深刻領會,切實保證年度目標收官見效
思想破冰,方有行動突圍;實干篤行,方能不負重托。
眼下2025年收官在即,中國鐵建各單位正以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引,向著年度任務目標全力沖刺。從青藏高原到地中海畔,從基坑深處到掌子面前沿,處處可見鐵建人的奮斗身影。
11月5日,在大興安嶺深處,加格達奇站改造施工正式啟動,標志著我國最北電氣化改造工程富加鐵路站房改建進入實施階段。交通強國,鐵路先行,在全會精神激勵下,中鐵建設項目團隊立足現場解難題,將傳統混凝土灌注樁優化為預制混凝土管樁,不僅有效解決了高寒環境下混凝土澆筑和養護難題,還將基礎施工效率提升約40%,預計節省工期近兩個月。
地下儲氣庫入口(中鐵十五局 供圖)
提升產業鏈自主可控水平,強化產業基礎再造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是優化提升傳統產業的重中之重。日前,由中鐵二十局長安重工公司研制的65臺135噸增程式無人駕駛礦卡正在新疆哈密地區運行,可使人力成本銳減80%。當下,中鐵二十局綠色礦山業務已打造95噸至135噸多規格新能源無人礦卡系列產品,車輛構建了“車-地-云”協同系統,可實現礦山自主行駛、自動裝載,多項智能裝備先后進入示范應用或設計階段。
新時期如何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中鐵二十三局將“推進傳統基礎設施更新和數智化改造”寫進了答卷。近日,其所屬二公司建設的石家莊電子科技園正式開園,助力當地電子信息、生物醫藥兩大產業實現率先突破。“接下來,我們將繼續深化數字化與業務、管理、項目的深度融合,讓數字技術成為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該公司負責人張德才說。
11月3日,中鐵十四局雄忻高鐵項目正式啟動無砟軌道施工;11月4日,中鐵十一局參建的雄忻高鐵五臺山站特大橋順利合龍;11月6日,中鐵十八局參建的寧國運中寧徐套100萬千瓦風光同場復合項目光伏區開始并網;11月7日,中鐵十五局承建的國內最大300兆瓦級壓縮空氣儲能項目——河南信陽300兆瓦先進壓縮空氣儲氣庫建設過半……當看到《建議》旗幟鮮明提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廣大鐵建干部職工深受鼓舞,紛紛表示將學習成果轉化為推動年度目標任務順利完成、企業高質量發展、服務國家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扎實行動。
深入貫徹,切實推動企業發展行穩致遠
藍圖繪就,貴在踐行;使命在肩,唯有奮進。
錨定“十五五”規劃關鍵節點,中國鐵建各單位正以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引,擘畫未來發展藍圖,這份關乎企業高質量發展、服務國家戰略的宏偉構想,讓工程建設戰線的干部職工倍感振奮、干勁十足,一幅充滿希望與榮光的發展新圖景正徐徐展開。
作為水工勁旅,中國鐵建港航局在深遠海施工、海上風電浮體技術等關鍵領域形成了核心競爭力。面向“十五五”,他們表示要深化“數智港航”建設,以新質生產力驅動產業升級,所屬舟山智造公司正聚焦海洋裝備制造主業,積極推進數字化智能工廠建設,以生產EMS系統為核心支撐,深度集成AI、物聯網、大數據等前沿技術,打造海洋裝備智能制造標桿。
《建議》釋放的強烈信號在中鐵二十五局引發廣泛討論,他們改進的智慧監控平臺在該公司首個超高層建筑——清華珠三角研究院項目施工中被廣泛應用,為同類型施工提供了借鑒。“十五五”期間,該公司計劃持續推動所屬各項目強化數據驅動決策能力,深化業務流程數字化融合,加快人管向智管轉型。
清華珠三角研究院項目全景(鄭智煒 攝)
聚焦新材料,華南建設精心孵化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高科公司,已成功研發出“盾尾密封油脂”“泡沫劑”“干拌砂漿”等拳頭產品,正在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上邁出堅實步伐。
錨定專業化,中鐵二十一局路橋公司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成員圍繞“如何放大專業化優勢”達成共識,表示要以在建項目為“練兵場”錘煉隊伍,以優質口碑為“通行證”拓展外部市場,通過智能化、數字化、綠色化融合,讓專業化成為連接當下與未來的“橋梁”。
“智能化是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核心引擎,更是壯大實體經濟的關鍵支撐。下一步,我們將繼續迭代優化智能裝備。”中國鐵建大橋局領導班子開展集中研討,將目光對準智能裝備制造,表示要加快靖江重工“燈塔工廠”建設,深化“AI橋經理”等一大批“AI+智能大師”應用,以智能化創新推動全方位助力中國橋梁建造產業鏈向全球價值鏈高端邁進。
前不久,第五屆H2-Eco氫生態年會傳來好消息,中鐵二十二局研發的氫氧熱電水聯供系統引起廣泛關注。當前,他們計劃將這一綠色、智慧、高效的能源解決方案,深度融入高原鐵路、公路等重大項目的建設中,成為該公司踐行國家“雙碳”戰略,轉型部署戰新產業的生動實踐。
“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是一場接力賽,需要一棒接著一棒跑、一代接著一代干。”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為“十五五”時期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深入學習貫徹全會精神,錨定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中國鐵建正以敢為人先的闖勁、求真務實的干勁,勇擔使命、砥礪前行,在服務國家戰略、賦能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新征程上續寫新的榮光。